《國際GMP標準專區》 產品品質檢討(Product Quality Review)
產品品質檢討是所有經過許可之藥品的常規定期性或輪動式的品質檢討,包括僅供出口的產品也須執行品質檢討。產品品質檢討之執行是以確認既有製程的一致性、現行規格對於起始物與最終產品兩者之適當性為目標,以凸顯任何趨勢,並確認產品與製程改善。
產品品質檢討是一個對於提升製程及整體產品品質一致性的有效品質改善工具。產品品質檢討會獲取較為寬廣的產品數據概觀,了解其趨勢,並且可幫助確定再確效與變更(如有)的需要性。
一、如何執行產品品質檢討
典型上應對前一年所製造的每一種產品執行產品品質檢討。假如有年度內生產批數過少時,經評估得調整期間(如:至少5批,若5年內未達5批者仍需執行),該評估與決策應於PQR中說明。隨同產品品質檢討,先前幾年所建議的履行情況應一併檢討。
檢討項目1:用於產品之原料與包裝材料的檢討,特別是那些來自新的來源者(供應商)。
執行方法:
(a) 在一年之中所接收之原料與包裝材料的所有批次之摘要及其核准狀態;
(b) 原物料之供應商/製造廠的摘要;
(c) 對於關鍵品質屬性,諸如,性狀描述、鑑別、乾燥減重/Karl Fischer水分含量、粒子大小、相關物質與含量分析等之分析試驗的結果之編輯與分析;
(d) 如果批次是以供應商的檢驗成績書為基礎放行時,應收集與分析供應商/製造廠所提供該批次檢驗成績書。
(e) 所觀察到之任何重大偏離的相關細節摘要,例如,販售商批次的拒用。
檢討項目2:關鍵製程管制與最終產品結果的檢討。
(a) 得自該特定一年中製造總批次數的製程中試驗結果之收集與分析,諸如,重量差異、脆度、硬度、崩散時間、充填容量差異(例如,對於安瓿、小瓶、瓶)、pH等。
(b) 最終產品試驗結果的彙整與分析,諸如,性狀描述/外觀、鑑別、pH、乾燥減重/KF水分含量、黏稠度、溶離度試驗、雜質與相關物質、分解產物(若有的話)以及含量分析等。
檢討項目3:不符合既定規格之所有批次的檢討及其調查。
(a) 摘要說明不合格批次/產品數量,敘明不符合規格的批次及其經調查確認之根本原因。
(b) 摘要說明不符合規格之理由(可歸屬的或不可歸屬的原因)
(c) 摘要說明完成之調查報告及所採行矯正行動。
檢討項目4:所有顯著偏離或不相符、其相關之調查以及因而採取的矯正與預防行動效果的檢討。
(a) 將所有偏離或不相符事件予以分類並將數據進行趨勢分析,並摘要說明偏離或不相符之原因。
(b) 採取之矯正預防措施的收集(使用趨勢分析)。
檢討項目5:對製程或分析方法所執行之所有變更的檢討。
(a) 如果有的話,摘要說明製程之變更內容,諸如:混合時間的變更、乾燥時間、著衣/包衣過程的變更、壓錠速度/時間的變更、充填速度的變更等。
(b) 摘要說明分析方法之變更內容,諸如:溶劑、緩衝液、試藥、pH的變更、移動相組成的變更、HPLC/ GC方法參數,亦即流速、溫度、波長、操作時間的變更,以及HPLC/GC管柱的變更等。
(c) 製程或分析方法變更對產品品質影響之檢討/報告。
檢討項目6:提交/核准/否准之上市許可變更的檢討,包含對第三國家(限出口)的那些檔案文件在內。
(a) 當產品品質檢討係依產品類型(如固型製劑、液體製劑)加以分組時,應摘要說明所持有該產品類型之本國與國外產品許可證之數量。
(b) 對產品規格做出的變更及其核准狀態的摘要,及主管機關審查結果的書面文件。
(c) 提交本國與外國主管機關但未被核准/否准之產品數量的摘要。
檢討項目7:安定性監測計畫的結果以及任何不良趨勢的檢討。
(a) 在檢討期間中執行安定性試驗之所有批次數目以及選擇該等批次執行試驗之理由的摘要。
(b) 安定性試驗報告與結果之摘要,亦即,每一種條件(長期與加速試驗)下,試驗結果之偏離規格事件,連同安定性指標分析試驗所得結果的檢討。
檢討項目8:所有品質相關之退回品、申訴與回收品以及在當時所執行的調查之檢討。
(a) 由於潛在品質缺陷退回之批次,連同退回的理由之摘要。
(b) 在一年中收到之市場申訴,連同申訴的本質之摘要。
(c) 回收之批次,連同回收的理由之摘要。
(d) 在市場申訴之後所製作的調查報告以及防止再發生所採取之行動的收集。
檢討項目9:任何其它先前產品製程或設備矯正行動之適當性的檢討。
從先前產品品質檢討報告之所有矯正行動的摘要(異於檢討項目3與4中所列舉者),指出每一種矯正行動之實施狀態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效果。
檢討項目10:為新上市許可及上市許可之變更所做之一個上市後許諾的檢討。
(a) 與藥品主管機關,包含與外國藥品主管機關註冊,在規格方面之任何變更的摘要。
(b) 陳述任何上市後許諾,並檢討這些許諾的狀態。
檢討項目11:相關設備與公用設施,例如,空調系統、水、壓縮氣體等的驗證狀態。
(a) 生產與實驗室部門中設備/儀器數量的摘要。
(b) 生產過程與品質管制(QC)實驗室中所使用之設備/公用設施的驗證/再驗證狀態之摘要,指出其是否已經經過驗證及其下一次驗證到期日。在PQR中將不會要求驗證、維護保養與校正等真實結果。
產品品質報告應與個別確效報告交互參照,在確效報告中可獲得的資訊不需要在PQR中重複。
檢討項目12:技術協議書的檢討,以確保其更新到最新。
(a) 涵蓋製藥廠與供應商之間關於生產與實驗室設備之週期性維護保養的技術要求之書面合約的檢討。僅摘要報告即可。
(b) 如有委託製造/檢驗,應涵蓋委託者與受託者之間之技術要求的書面合約之檢討。僅摘要報告即可。
(c) 這些技術協議需要每年進行檢討,以確定是否需要更進一步修訂/更新技術協議。
二、如何確認趨勢、解釋數據以及從這些數據導引出結論
1. 從批次或產品所產生之數據(若有的話)應該使用適當的統計學技術,例如:時間序列圖、管制 圖等進行趨勢分析,以導引出結論。一旦製藥廠發現製程失去管制之虞,這個趨勢分析會幫助製 藥廠採取任何矯正或預防行動。
2. 數據應進行趨勢分析,以確定:(i) 製程是否在管制之中,以及 (ii) 製程能力。管制限度/限量應透過 趨勢分析建立之。現行規格對於起始物/原料與最終產品的適當性也應該加以確定。另外,很重要 的是,要凸顯所觀察到的任何趨勢並且要確認產品與製程改善。如果發現製程失去管制或具低的 有製程能力指數時,就應啟動並採取改善計劃與行動。
3. 數據可以使用下列技術進行分析:
(a) 管制圖表
應證明製程在管制中,證明製程在管制中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一般稱為Shewhart管制圖的製圖 技術。該等管制圖表(例如:X-bar圖、R-圖與移動範圍圖等)的使用,能使製藥廠決定較高 與較低的管制限量/限度,並且確認趨勢(如:數據的向上趨勢、在中間移動等),以使其可 以在發生偏離規格之前採取適當的行動。
(b) 製程能力研究
製程能力研究是用於決定一個製程是否穩定以及是否具有能力。製程能力指數是用於衡量數 據如何完善適合規格限量/限度。時常使用的製程能力指數包含有Cp與Cpk。Cp是使用於評估 製程的變異,Cpk是使用於評估製程的集中性。對製藥廠很重要的是,要對其製程計算其Cp 與Cpk值並且進行分析,而且瞭解該等數據的解釋。建議Cp/Cpk值應以等於或大於1.33為目標 值。製程能力研究協助製藥廠決定規格限量/限度設定是否適當,而且也用於凸顯不具能力的 製程。然後,會要求製藥廠採取必要的改善計劃/行動。
4. 合適時,亦可以應用其它類型的統計學技術於產品品質檢討上。從該統計學分析所衍生的資訊應 進行解釋並且導引出結論,以便確保該製程是在管制之中而且是具有能力的。
三、結論
產品品質檢討是優良製造規範的一個重要層面。執行年度產品品質檢討對於製藥廠與上市許可持有者是很重要的。製藥廠與上市許可持有者應評估檢討結果,並評估是否應採取矯正預防措施或任何再確效。對於該等矯正行動應該以適時且有效的方式完成。在上市許可持有者不是製藥廠時,雙方應有一個適當的技術協議書,以界定雙方在執行產品品質檢討上的各自職責。負責最終批次放行的被授權人應與上市許可持有者共同確保產品品質檢討是以適時的方式執行而且是準確的。年度產品品質檢討報告應經由被授權人及/或上市許可持有者簽署之。
(社團法人台灣藥物品質協會彙整)
《法規公告》
《活動訊息》
機關名稱: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 電話:(02)26531318 11513台北市南港區昆陽街161-2號 網址:http://www.fda.gov.tw 發 行 人:康照洲 召 集 人:陳惠芳 總 編 輯:李明鑫 黃琴喨 楊若英 編 輯:林忠義 周慧琴 洪鼎超 黃文譽 (依姓氏筆劃排序) 中華民國97年3月12日創刊 訂閱電子報請洽 gmp@nlfd.gov.tw
檔案下載